「個別發展」與「時間」

這是給學生家長跟老師的文章。

世上沒有完全一樣的人,
因民族性、社會習慣、家庭環境、基因、人生際遇...
造成了個體差異,使世界之所以有趣。

然而,大部分教育方式,須同時面對多位學生,
就像是對著不同類別的種子同時孵芽,
呈現的樣貌本該豐富多元;

傳統的學校教育重視「績效評量」,
流水線般的生產管理,為了製造出規格化的產品社會公民,
透過考試、分數、獎懲來敦促(控制)學生的學習狀況;

學習本該有快慢之分、成長本該有方圓之別...
卻為了量化以符合績效評量的需要
不僅使學生認知僵化;
趨向單一的價值觀,
與個體差異、人格特質產生抵觸、壓抑(甚至抹滅)
致少數價值觀霸佔多數資源,社會難以多元發展。

要改變這狀態,須改變過時的「衡量教育績效」的角度。

就一對一的教學者而言,
如實驗教育中陪伴自學者,
或像荒島音樂教育,一對一的課程老師,
我們有較多空間可以擺脫「績效衡量」的陋習
特別是藝術、人文相關的課程。

一對一上課程中,
師生的個人特質應該受較多關注,
教育者的角色更像個學習的陪伴者、引導者,
與學生共同探索、適時給予協助,
並隨機在課程設計、教學進行中調整。

因此,一對一學習不是單向灌輸與制式回饋(像考試),
對於教育成果的衡量,
也不應過度聚焦在短時間內學生的能力消長,
而應著眼於「此課程的長遠影響」:
學生是否因教課方式使發展受到限制?
是否更自由?
是否增加自主思考的能力?
而長遠的教育規劃中「足夠的時間」極為重要。

時間是關鍵

身為教育者,需明白「放手讓時間接管」
課程進行時,就種下變因給學生,
時間會接手後續的課程,
或快或慢,使學生自發地改變;

就像多年後聽懂的音樂或看懂的電影,
深遠的教育無法透過隨堂測驗得知成果,
很多時候,你(家長與老師)就是得等,
給學生時間以發展出獨有的樣貌。


下一篇:教育者的功課

參考閱讀:一對ㄧ課程無可取代之處

留言